
新湖南客戶端9月14日訊(通訊員 鄧峰)近年來,東安縣水嶺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開展基層武裝部和退役軍人服務站融合共建工作,把基層武裝部和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融”在一起抓,在完善體系上安人心、在落實政策上穩人心、在提升服務上暖人心、在營造氛圍上聚人心,提供了從入伍到退役“一站式服務”,打通了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了打造一個家、匯聚一片情、凝聚一股力。
一、堅持陣地融合,建設更有溫度的軍人之家
開展融合共建工作以來,東安縣水嶺鄉堅持因地制宜,本著“標準、節儉、實用”的建設原則,滿足“兩塊牌子,協同運行”的工作需求,投入資金60余萬元,將鄉政府對面的獨立辦公樓按標準設置了服務大廳、部長(站長)室、資料室和信息采集室、國防教育室與退役軍人榮譽室、器材室與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分隊設備室、心理疏導室、法律援助室,規范了門牌、桌牌、制度牌、宣傳牌的設置。融合后的辦公樓既能為應征青年提供詳細的征兵信息,又能為退伍士兵提供政策咨詢、就業創業指導、教育技能培訓、生活困難救助等多項服務,讓許多應征青年吃下了“定心丸”,也讓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們享受到“一站式”服務的便利。
二、堅持文化融合,開展更有特色的國防教育
近年來,東安縣水嶺鄉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各村文化廣場、學校等場所大力開展“聽老兵講戰斗故事,練武術強國防意識”主題國防教育課堂,100余名退役軍人參與其中,2000余名青少年接受國防教育,“少時崇軍尚武,長大從軍報國”的氛圍愈發濃厚,在激發退役軍人內心深處的榮譽感、歸屬感和獲得感的同時,更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習武健身、獻身國防的熱情。此外,水嶺鄉還將武術基本動作融入到民兵軍姿、隊列的日常訓練中,培養民兵的戰斗精神和嚴實作風,不斷提升民兵的軍事水平和支援保障能力。傳統武術文化與從軍報國思想的融合,讓國防教育更加深入地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讓國防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堅持機制融合,打造更有凝聚的工作團隊
為盡快實現兩支隊伍的有機融合,東安縣水嶺鄉按照“權責共融、資源共享、用管一體、便民利民”的原則,科學統籌調配工作力量,把基層武裝部原有編制人員與退役軍人服務站原編制人員進行高度整合,配備了5名專職工作人員,將武裝工作中的國防教育、征兵工作、民兵訓練、民兵整組、兵役登記、應急處突等工作,與退役軍人事務中的優撫幫扶、權益保障、走訪慰問、數據采集、信訪接待、政策咨詢等工作進行有機融合,及時為應征入伍青年、現役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民兵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規范、精細、精準的常態化服務,做到統籌安排,高效推進,實現分工不分家,既培養了工作默契,又形成了工作合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進一家門、成一家人、說一家話、干一家事”的效果。
責編:何璐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